- 《大字源》:1081頁,第4字
- 《漢語大字典》:第3卷,2206頁,第14字
- 《康熙字典》:672頁,第21字
- 《辭海》:847頁,第5行,第1字
- Unihan數據:U+7109
(通常祇會喺文言文裡面出現。)
第三人稱單數代詞。今日通常祇會喺「心不在焉」裡面出現。
- 第三人稱單數代詞。
- 【例】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「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風者得焉。」(「所以(我)為佢等寫文章,等嗰啲觀察民情嘅人可以睇到爾篇文章,有所得益。」)
- 疑問詞,相當於「點樣」。
- 【例】列禦寇《列子·湯問·愚公移山》:「以君之力,曾不能損魁父之丘。如太形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」(「以你恁嘅力氣,連魁父咁細座山都搬唔到啦,重想搬走太行、王屋兩座大山?重有,挖出來嘅土石點樣安置(放去焉道)啊?」)
- 兼詞,相當於「喺爾道」或者「喺嗰道」。
- 【例】《荀子·勸學》: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。」(「將泥土堆積成山,風雨就會喺嗰道興起。」)
- 疑問詞,多數用於反問,相當於「點樣」。
- 【例】《論語·子罕》:「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」(「後生仔來日方長,隨時醒目到得人驚,(你)點知以後嘅人會無宜家嘅人咁醒目先?」)
- 助詞,表示陳述語氣。
- 【例】彭端淑《白鶴堂集》:「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幾千里也。僧之富者,不能至;而貧者,至焉。」(「從西蜀去南海,都唔知有幾千里咁遠,有錢嗰個僧人就去唔到,(反而)窮嗰個僧人就去到。」)
- 助詞,表示反問語氣,大概相當於「呢」。
- 【例】《齊桓晉文之事》「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,則牛羊何擇焉?」(「王上如果係因為哀憐畜牲,唔想佢等無過錯都要受死嘅話,恁(殺)牛同(殺)羊又又乜嘢分別呢?」)
- 助詞,表示語氣停頓。
- 【例】孫中山《❮黃花崗烈士事略❯序》:「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。」(「(係就係)有人記載過,但係都祇係一筆帶過而缺乏詳情。」)
- 副詞標記,大概相當於「恁」。
- 【例】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「盤盤焉,囷囷焉,蜂房水渦,矗不知其乎幾千萬落。」(「迴旋曲折恁,屈曲盤旋恁,好似蜂房,又好似漩渦,高一高嘅樓臺,唔知有幾千幾萬座。」)